8月3日,记者走进李曼父母的家中,一块锃亮的“二等功臣之家”牌匾映入眼帘。“这是今年元宵节前夕,由淮北市、相山区军地人员组成的送喜报小分队,专程来到我家中挂上的。”李曼的父亲李传社谈起女儿时,眼中满是自豪与牵挂。作为一名服役20年的军人,李曼从一名热爱舞蹈的文艺兵成长为文化战线的带兵人,荣立二等功并获得多项荣誉。记者听李传社讲述女儿从军路上的点滴故事,感受一位军属的默默支持与深沉父爱。
提起女儿李曼,父亲的话语中满是欣慰:“她从小就喜欢跳舞,没想到这份爱好成了她报效国家的途径。”2005年,李曼因舞蹈特长被特招入伍,从此开启了军旅生涯。李传社是一名退役军人,从小就喜欢带女儿李曼到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参观学习,一颗红色的种子就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。父亲回忆,女儿入伍后变得更加坚韧,不仅在舞台上绽放光彩,更在军营中磨炼成长。“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时,她打电话回家,声音里全是激动,那一刻,我知道她的选择是对的。”
李曼在部队的表现一直很出色,从优秀士兵到军校学员,再到文化战线的骨干,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。父亲提到,女儿在解放军理工大学学习期间,常常深夜还在走廊里挑灯学习。“她说,文艺不仅是表演,更要传递力量,后来她带队创排红色情景教育课,巡演时受到热烈欢迎。我特别为她骄傲。”
这些年,李曼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3次,还被评为“集团军优秀‘三会一好’政治教员”和“福建省三八红旗手”。父亲说:“每次看到她的奖章和证书,我都觉得她的付出值得,这些荣誉是我们全家的骄傲。”
军人的家庭总是聚少离多。李曼的父亲坦言,女儿常年在外,家里难免想念,尤其是7岁的外孙,常常问“妈妈什么时候回来”,但全家人都理解并支持她的工作。“女婿很体贴,把家里照顾得很好,让李曼能安心服役,我们做父母的,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平平安安,在部队继续发挥光和热。”
“作为父亲,我既心疼她的辛苦,更为她感到自豪,虽然见面时间有限,但她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全家欣慰,希望她继续坚守岗位,为部队贡献力量,家里永远是她温暖的港湾。”说着,李曼的父亲翻起了家中的相册。相册里,从扎着羊角辫的舞蹈少女到英姿飒爽的军校学员,记录着女儿的成长轨迹,他捧着相册坐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说:“女儿的舞台在军营,我们的骄傲在心里。”
采访途中,李曼与父亲视频通话,“最近怎么样,天气热,要注意身体。”简单的话语里,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最深沉的牵挂与支持。“爸,您也是!不要担心,女儿把自己照顾得很好。”电话那头的李曼声音清晰而洪亮,向家中传递着让父亲安心的话语。电话挂掉,李曼父亲对着屏幕说了句:“这孩子,每次都急急忙忙的。”手指却不自觉地摸了摸屏幕,好像还能触到女儿带笑的眉眼。
记者手记:
在军人荣誉的背后,总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家属,他们用理解与支持,筑起了军人坚强的后盾,他们用无私的爱,点亮了军人前行的道路。李曼的故事,是千千万万军人家庭的缩影——舞台上的光芒属于军人,而舞台下的坚守与骄傲,属于每一个为他们倾注心血的家人,正是这份无言的奉献与深沉的爱,让军人的步伐更加坚定,让家国的平安更有保障。(见习记者 刘奕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