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村西头那块地,一下大雨水排不出去……”7月7日,杜集区朔里镇坡里村的刘步荣来到镇人大基层实践站,得知这一问题镇人大将跟踪督办时十分高兴。朔里镇人大聚焦“联系群众、民主协商、汇集民智、基层治理、宣传教育”等五大功能,将镇第一代表小组活动室迭代升级为“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朔里镇基层实践站”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,让实践站成为了联系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、汇聚民意的“直通车”、解决问题的“助推器”。
创新接待模式,服务群众更接地气
刘步荣刚走进实践站就欣喜地发现,除了经常来的代表外,还多了不少“新面孔”。原来,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平台功能内涵,促进代表更好发挥主体作用,朔里镇人大深入推进人大代表、上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、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及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“四个进站”,另外还联合法律顾问、行业技术能手等,组成多元化的接待团队,共同为群众提供服务。得知镇人大将持续跟踪督办,最终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,刘步荣对此十分满意。
自实施“多元组团式”接待模式以来,朔里镇人大基层实践站共接待群众百余人次,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余条,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,群众对实践站的信任度和参与度也越来越高。
注重民主协商,政府决策更契民意
“大家觉得现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的效果怎么样?还存在哪些问题?”不久前,在实践站内,一场围绕《朔里镇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护机制方案》的协商讨论会正火热进行。镇人大代表、镇环境?;じ诠ぷ魅嗽焙?3个行政村的村民代表围坐成“同心圆”,面前的会议材料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前期走访收集的137条群众意见。
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朔里镇民主协商的常态。在方案制定过程中,实践站创新推出“三步议事法”:先由人大代表带队勘察18个典型的黑臭水体;再组织“小板凳课堂”听取村民诉求;最终形成包含生态修复、建立村民监督岗等23条建议的方案。
如今的实践站不仅是议事场所,更成为政策成效的“检验站”。在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实施后,20名人大代表和村民组成“验收观察团”,对照治理台账逐项核查。这种“决策—执行—监督”的全链条民主参与,使朔里镇连续三年蝉联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榜首。
紧盯民生关切,民生项目更暖民心
“没想到我们反映的问题真的被采纳进民生实事项目!”朔南社区的王成立惊喜地发现,朔里镇2025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,“朔南社区道路硬化及亮化项目”赫然在列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人大代表们定期到项目现场视察,通过实践站向群众反馈项目进展情况,同时收集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意见建议,并及时反馈给项目实施部门。在矿业社区健身广场项目改造中,人大代表们在实践站了解到群众对增加休闲健身设施的需求后,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协调,调整了施工方案,在广场内增设了健身器材、休闲长椅等设施。
项目完成后,镇人大还组织代表和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。通过这种闭环式监督,近年来朔里镇民生实事项目的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,真正做到了把好事办好、实事办实,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改善民生中彰显实效。(记者 冯冬梅 通讯员 陈哨兵)